中華現代創意民族樂器
Creative Instrumentation Chinese Modern Ethnic Instruments
前面所介紹的各種編制,都是基於環境條件或功能目的,配器其實並無一定限制。
配器可以採用跨文化的樂器作混血組合‧標準樂器可以變身為不同規格的樂器‧非樂器也可以當作樂器,在數位時代,更可以採用虛擬樂器。
GM 民族樂器
在 GM 標準數位樂器的配置中,有「民族樂器組(Folk Instruments)」,即:
104=Sitar 105=Banjo 106=Shamisen 107=Koto 108=Kalimba 109=Bagpipe 110=Fiddle 111=Shanai
由於日本在制訂GM標準中占重要地位,列入不少日本民族樂器,但其實源於中華民族樂器。
日本利用GM 標準,把日本樂器也悄悄的國際化、主流化了。
中華古典民族樂器的發展,有幾個斷代性的重大特徵:商周的原創八音樂器、漢代的樂府與國際化民族樂器、唐代的國際化民族樂器與管弦樂歌舞團、明清與樂論並進的配器法、南管:中原遺緒‧閩臺發揚,在壁畫《觀無量壽經變之反彈琵琶伎樂天》與文獻《韓熙載夜宴圖》中的樂器、演奏、與意涵,更多有深意。
民國以後,中華現代創意民族樂器配器法興起、臺灣音樂家江文也以西方管弦樂團表現中華民族樂器特色,首在國際樂壇發聲。大陸當代創意民族樂器的展演豐富,也經常與國際樂壇接軌,也簡介幾個不同特色的組合。
中華現代創意民族樂器
本章介述民國以後中華現代創意民族樂器。
除了GM 民族樂器外,中華的民族樂器還有更多具備特色者,可以作為創意的配器選擇,譬如:胡琴家族、琵琶、古箏、阮家族…等。
江文也:以西方管弦樂團表現中華民族樂器特色
江文也(1910-1983年),出生於臺灣、成長於日本,大起、再大落於大陸。
以26歲之齡,第一首主要作品《台灣舞曲》,便在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的文藝競賽中,獲得音樂類管弦樂作品組榮譽獎,是代表日本 5 位參賽者中,唯一獲獎者。。
坊間一般以為,本曲獲獎原因是「臺灣元素」的五聲音階架構,但就音樂結構本身而論,「臺灣元素」實在是「中華元素」,同時還具備的是後浪漫時代的前衛元素,將平行的 2 旋律,分別以 3拍、4 拍進行的實驗精神。
江文也在日本受到歧視,於1938年由同為臺籍的音樂教育家柯政和邀請,轉往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理論作曲課程,並從事中華古代和民俗音樂研究,真正開始創作的高峰,也成為後浪漫音樂史中,被忽略的「中華民族音樂」代表。
他開發了以西方管弦樂團表現中華民族樂器的特色,也寫了許多鋼琴曲,擅於模擬中華古箏、短笛等,因此也被譽為是「臺灣的蕭邦」。其中以「孔廟大成樂章(Confucian Temple Rites)」,最具規模與歷史性。
江文也在歌曲方面不僅「再創作」了許多民歌、唐詩宋詞,自己也能寫詩,因此包辦了許多獨唱、合唱、宗教歌曲的詞曲創作。經常被選唱的有《漁翁樂》等。
唯二次世界大戰因素,江文也作品曾被日本軍閥作為宣傳音樂,也因為親日組織「華北新民會」做事,而在戰後被視為「文化漢奸」,被逮捕短期入獄。國共分裂後,江文也留在大陸,轉往中央音樂學院擔任作曲系教授,課餘仍勤奮創作。
然而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、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均被批鬥、勞改,迄1978年如得平反,恢復原教職,但數次中風而癱瘓在床,1983年逝世,最後遺作交響樂《阿里山的歌聲》,惜未完成。
江文也的悲劇,在音樂史上並非唯一。
歷史上,國民黨、共產黨、日本軍分別禁播《何日君再來》。
臺灣,有人反對《望春風》,有人反對《高山青》,可能都是因為政治,而不因為音樂。
我們紀念那個時代的創傷,但不必自縛於悲情。
如果因為政治理由而憎恨某些歌曲,我們自己就扮演了思想檢查的特務角色。
所以,我們把政治放下,回歸音樂吧!
請參閱:臺灣流行樂:上世紀中葉的風華與政治糾葛
2016.09.18【台灣演義】奧運音樂獎江文也 |Taiwan History在電視訪問記錄中,引江文也夫人:〉雖然臺灣當時也是日本的領土,文也畢竟是臺灣人,而不是日本人,我的家人也不同意我和臺灣人結婚,因此我就下定決心和他私奔了。〈在:11分58秒起~12:15止。 引音樂史研究者吳鈴宜:〉當時他在日本也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,可是從來沒有得過第一獎,因為他殖民的身分,一直讓他再怎樣好,也只能得第二名。〈 臺諺「一種米飼百種人」,在日本軍閥營造的殖民文化與歧視文化中,也仍然有善良的人民不受制約,如江文也夫人。 但是我們也要正視:不論哪一國的軍閥、侵略政體、集權政府,不僅傷害其他族群,也傷害自己的人民。我們不是要報復過去,而是要惕厲未來,不可再重蹈覆轍。 |
大陸當代創意民族樂器
大陸當代創意民族樂器的展演豐富,也經常與國際樂壇接軌,且有以胡琴家族作為核心樂器的傾向,簡介幾個有特殊的組合如下:
郎朗/郎國,鋼琴、二胡,親子合奏《賽馬》。
陳耀星/陳軍,二胡世家,創新演奏技法的作品《戰馬奔騰》。
陳軍/劉珂,二胡+琵琶,夫妻合奏《美麗的神話》。
高韶青,以二胡+提琴組的室內樂嶄新組合,在加拿大總督就職典禮演奏《戰馬奔騰》。
姜克美,京胡+愛樂團+中華室內樂 混血組合《夜深沉》
馮滿天,以中阮伴奏,演出《鄉愁四韻混搭龍的傳人》。
有破有立
郎朗/郎國-賽馬-鋼琴、二胡,親子合奏
劉天華的國樂改進思想與實踐,與我想法基礎應相同。我雖然很早就有國樂作品,但對國樂史研究很淺薄,要品析很汗顏,只能當成欣賞介紹。
《賽馬》這首作品很短,是作曲家黃懷海根據蒙古族音樂創作而成的,描寫了奔騰激越縱橫馳騁的駿馬,來刻畫蒙古族人民節日賽馬的熱烈場面。又創造性地運用大段落的撥弦技巧,模仿馬頭琴演奏手法,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高到了新的境界。
這首作品其中採用了蒙古民歌《紅旗歌》的主題,原始的民歌現在改新填詞,叫《草原就是我的家》。
郎朗-郎國父子合奏中,不同文化樂器很融合,變中又可見常-大中華風格很鮮明。這場演出,加上是我喜歡的親子音樂,樂於分享。
戰馬奔騰
陳耀星/陳軍 二胡世家 創新旋律、演奏技法
《戰馬奔騰》與《賽馬》
《戰馬奔騰》是陳耀星於1976年創作的二胡獨奏曲,立即廣為流傳。
陳耀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兼文職將軍,曾創作多首席二胡獨奏曲及協奏曲。更創新發展了「連頓弓」、「大擊弓」、「彈輪弓」、「偽泛音」等二胡演奏新技法,多次出國訪問演出,有《世界性的演奏大師》、《中國的帕格尼尼》等國際聲譽。
《戰馬奔騰》是二胡作品中演奏難度最大者之一,最能考驗演奏者的技巧。主題是在蒙古族民歌音調的基礎上創作的,從表現邊防戰士們騎著戰馬奔馳的威武形象,到戰馬嘶鳴、風馳電掣、衝鋒陷陣、頑強格鬥的藝術情景之中,最後至「鞭敲金蹬響,齊唱凱歌還」。
陳耀星父親就是國樂家,其子陳軍也是中國著名二胡演奏家,這一對陳氏父子享譽樂壇,並稱為中國的「二胡雙雄」。
陳耀星/陳軍合奏著名的《戰馬奔騰》與《賽馬》,這2首曲子不約而同的在最後使用了二胡特有的健馬嘶鳴作為結尾。
不過,可惜的是仍然採用傳統的「齊奏」,未發揮合奏的潛力。
註:《戰馬奔騰》有時被誤為《萬馬奔騰》 。
陳軍二胡獨奏《太極琴俠》
本曲是陳軍最著名的個人作品,充分展現陳家族的炫技派,亦有現代色彩。
陳軍/劉珂 二胡+琵琶
美麗的神話 Endless Love 陳軍 劉珂 二胡 琵琶 720p HD Erhu Pipa
這是陳軍/劉珂夫妻二人,以二胡、琵琶重奏,演出電影〈神話〉的主題曲〈美麗的神話〉,該片是由成龍和韓國女星金喜善演出的科幻功夫電影。
琵琶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樂器,但除了著名的古典琵琶樂曲外,新曲相對甚少,值得作曲者注意。
高韶青 二胡+提琴組 室內樂成功嶄新組合
加拿大總督就職典禮演奏《戰馬奔騰》
這是二胡名家高韶青在2014加拿大總督就職典禮上的表演《戰馬奔騰》,也是室內樂的新詮釋。
在提琴組中,把二胡只有2弦的音域劣勢,發揮出音色的特色、與運弦變化技巧的優勢。
高韶青是世界上公認的當今最優秀的,最創新的二胡大師之一,公認為對中國音樂現代化有巨大影響的藝術家之一。
他是第一位把爵士樂、搖滾樂、環境音樂、中東音樂、印度音樂、南美音樂及鄉村音樂等介紹給二胡音樂的音樂人,真正把二胡推向了「世界音樂」。他的音樂啟發了中國音樂的新潮流新民樂。
姜克美《夜深沉》京胡+愛樂團+中華室內樂 混血組合
姜克美取自京劇的《夜深沉》,由京胡主奏、似二胡而較小,加上西方完整古典愛樂樂團,再加上幾件中華傳統樂器:琵琶、二胡,與非常突顯特色的雷鼓與小鼓(單皮鼓)形成氣勢宏大的配器混血組合。
姜克美在胡琴家族中,專長五種胡琴:京胡、二胡、高胡、中胡、板胡的演奏,有「五胡樂女」的美譽。前4胡基本結構相同,均蒙皮,因音箱大小與弦長不同,主要區別在音高;而板胡又稱秦胡,音箱結構不同為蒙板,差異在音色,流行與北方獻曲,型製多元。常與梆子(打擊空心板)配合。在在胡琴家族中,另有大胡、革胡(低音胡),是非真正傳統樂器,而是參考西方大提琴與 Double Bass 的觀念,而以胡琴工法造出的樂器。另外還有少數民族的胡琴,如四胡(4根弦)、椰胡…甚至蒙古馬頭琴,也可以算作遠親。
《分列式進行曲》軍樂有《戰馬奔騰》的色彩風味
大陸的閱兵軍樂《分列式進行曲》,可聽到《戰馬奔騰》的色彩風味,或許為巧合,或許就是有存在而看不見的文化影響。該曲是由軍樂團指揮羅浪根據《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》改編,後者由公木作詞,鄭律成作曲,創作於1939年。鄭律成是南韓裔入籍大陸,獲得了極高的肯定與榮譽,與江文也在日本的際遇完全相反。
在大陸盛世大閱兵 (2009)典禮中,其中女兵方隊影片,頗具感動鼓舞性。
馮滿天 中阮伴奏 鄉愁四韻混搭龍的傳人
《出彩中國人》2014/04/20 總決賽 中西合璧嗨爆全場
被譽為「中阮琴癡」的馮滿天,在《出彩中國人》節目 2014/04/20 的總決賽中,以中阮伴奏、演唱「 鄉愁四韻混搭龍的傳人」。50歲的老樂師、新唱將,贏得冠軍,更獲得「中西合璧嗨爆全場」的稱讚。
我大學在國樂團,彈的正是中阮。
理由無他,我會彈吉他。
基本上我是個「湊角」的團員,欠缺常態練習,只有偶爾公演人員不足,我才將撥弦相關技能轉移,上場照本宣科按譜彈。由於中阮是「純 5 度」調音,G-D-G-D,加上中阮在傳統編曲中角色不重,與其說像吉他,演奏法上更像貝司,作「臨時工」不太難,但也難有心靈投入的樂趣,所以只玩了很短期。
馮滿天本人熱情感人、技巧嫻熟、確有中西合璧的大將之風。
但他奪冠的成功,我覺得是龐大的人聲和聲(等於大樂團)、華麗的多媒體舞臺演出形式、以及更重要的:中華民族的自尊與期待。
中阮的音色,是帶點三弦味的吉他,固然有特色,卻不如三弦真的和西樂器不同。在演奏方法上,很難超出各種吉他、和貝司的技法與效果。比較麻煩的是,物理結構上,共鳴的不足。
以上介紹的:三弦、古琴、洞簫、雷鼓、二胡,我都曾經在編曲中採用過。但不曾使用中阮在配器中,如果進一步思考,也許可用在配角性的對話上。
這個節目是中阮一次傑出的表現,但中阮是否繼續有響亮的未來,我不知道。
小洞察‧大聯想
以《出彩中國人》為名的大陸中央臺大型節目,總決賽冠軍是「 鄉愁四韻+龍的傳人」組曲,兩首都是臺灣作品。其意義是什麼?很值得想一想。
Links 參考連結
http://www.dsokids.com/listen/instrumentlist.aspx
http://andrewhugill.com/manuals/intro.html
http://www.music.vt.edu/musicdictionary/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fy_3bNh634